詹姆斯有时会被很无辜地批评
1、这次运球规则改革是谁发起的,何时生效?
国际篮联中央委员会于2017年7月4日敲定草案,并于10月1日正式生效。
2、本次规则改革的目的是什么?
全球统一运球规则,或者换句话说:完全采用NBA的运球定义。
3 本次规则改革有哪些变化?
这是本文的重点部分,我将分章节进行解释:
3.1 双脚着地接球或完成运球的任何情况均不变。
3.2 双脚在空中接球或完成运球的动作没有变化。
3.3 当单脚着地接球或完成运球时,新规则放宽。
首先用一个例子来说明:
旧规则中,如果一只脚在着地时过早进入持球状态(上图中的右脚),则右脚被确立为枢轴脚。走两步后,枢轴脚落回地面时,球不在球内。枪击发生并发生步行违规。
在新规则中,移动时,一只脚将球放在地上(步骤0)。下一只接触地面的脚决定了中枢脚(步骤 1)。因此,左脚是枢轴脚。迈出两步后,跳起,中枢脚落地。当球回到地面时就已经出手了,这是合法的。
因此,新规则对于过早持球更加宽松。
新旧规则的主要区别在于,在这种情况下,中枢脚的确定会延迟半步。
对于旧规则:
当移动的球员接球或完成运球时,如果一只脚碰巧接触地面,那么该脚就成为中枢脚。
对于新规则:
如果移动的球员在接球或运球结束时恰好有一只脚接触地面,则下一个接触地面的脚(或双脚)是第一步,并用于确定枢轴脚。
建议反复阅读并理解这两句话。一旦你明白了这两句话,你就明白了带球运球规则90%的变化!
我们来列举一下本次规则变更对典型技术动作的影响:
欧洲步骤:
实战中,欧式步以及头顶传球等类似技术动作往往会导致过早持球。新规则更加宽松。
然后转身上篮:
一个常见的争议案例是,在实战中,很容易过早转身持球,造成中枢脚落回地面的走步违例。新规则更加宽松。
传球假动作上篮:
假装传球欺骗防守然后上篮也可能会过早持球。新规则更加宽松。
幕后上篮:
这个动作肯定会导致运球结束时背后的双手触球,并且中枢脚可能过早建立。新规则更加宽松。
退后一步:
当你单脚着地后退一步时,如果反弹时双脚不能同时着地,则视为旧规则下的一步。但根据新规则,中枢脚的识别被推迟了,这是合法的。新规则更加宽松。
跳跃步骤:
常见的争议案例是争议无非是单脚起跳双脚落地(旧规则不能旋转),还是持球双脚落地脚(旧规则可以旋转)。新规则将双脚同时落地视为第一步,因此可以轮换,也是合法动作。新规则更加宽松。
3.4 当单脚着地接球然后开始运球时,新规则有所放宽。
对于旧规则:
当移动的球员接住活球时,如果一只脚接触地面,则该脚成为中枢脚。当运球开始时,在球离开手之前中枢脚不能抬起。
对于新规则:
球员可以在第二步之前将球从手中拿开来开始运球。
请参阅以下法律案例:
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改变。事实上,在高速运动中要求接到传球后立即开始运球的做法过于严格,甚至违反了体育规律。新规则在这里提供了半步容差。
3.5 新规则禁止持球单脚跳跃。
对于旧规则:
移动时,球员可以从中枢脚起跳并同时用一只脚或双脚着地。
这里没有特定的立足点,因此允许在移动时单脚带球跳跃。
对于新规则:
球员持球或运球后接活球时,同一脚或双脚不得连续触地。
因此,禁止在移动过程中持球单脚跳跃。
南斯拉夫步骤:
作为一项技术动作,雨果步并不是完全禁止的——毕竟单腿跳跃的前提是持球。球员可以用一只脚跳跃,将球举在空中,然后用同一只脚先接触地面。
但有一个问题是,在新规则实施初期,裁判会密切关注单脚起跳,因此一些模糊的单脚起跳很可能会被吹掉。新规则更加严格。
3.6 新规则允许的最大步法。
移动时,右脚触地持球(步骤 0) - 右脚跳起,左脚落地(步骤 1) - 左脚跳起,双脚同时落地(第2步) - 用一只脚或双脚跳起来完成射门。
这是 NBA 官方案例。我不会发布GIF,以免震惊世界。
4 这次运球改革背后的规则精神
之前并不是没有FIBA规则向NBA靠拢的迹象,只是这一次如此激进(在文字上完全采用NBA规则)如此之快(规则通常每四年改变一次,而且这样的重大改变一般应该在2018年进行),体现了国际篮联,或者说国际篮联竞赛总监卡尔先生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。
从第3节列举的案例可以看出,新规则更加符合实际。规则的改革不仅是为了鼓励更多的进攻和精彩的进球,更是因为独创的规则理论和临场实践。出现了一些矛盾。
比如上面列出的中国与伊拉克的亚洲杯比赛中,郭艾伦转身上篮。按照老规矩,这肯定是违规,但事实上几乎没有人在意这是否是未接电话。裁判当场选择了从宽处理,这是可以理解的判罚。这次规则改革只是将这种宽容以文字的形式固化了。
事实上,在规则改革的消息传出之前,一位FIBA技术代表就曾告诉我:
随着时代的发展,新球员不断地做出更加精湛的篮球动作。我们的看法是,如果它符合篮球技术,符合篮球技战术的欣赏,我们可能需要在规则中放行。这是一个趋势。
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,如果产生一些新技术,并且这些技术符合篮球运动的发展,规则就会对此予以宽容。
这就是这次运球改革背后的规则精神。
5 有点担心
这种运球方式的改变在FIBA层面是相当激进的。但基层裁判员的现状是规则基础普遍不够扎实,可以说部分裁判员对现有的带球规则认识不够。同时,FIBA的新规则几乎完全采用了NBA的规则表述,但这种表述比原来的规则更加不明确。这对新规则在现场的培训、推广和最终落地是一个很大的挑战。
另外,我个人认为,FIBA在引入NBA规则时,对具体条款的选择存在遗漏,没有涵盖“中枢脚起跳空中接球,然后双脚落地”的旧规则。同时停止时,两只脚都不是中枢脚。”然后就开始带球了,所以这个规则后期是否会进行微调还不得而知。另一方面,目前流传的几本中文译本尚未定稿,或多或少存在缺陷。建议您在学习规则时直接阅读英文文本。 (转载自公众号:全部篮球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quanrida.com/html/tiyuwenda/9458.html